loader

新舊並陳與虛實整合 帶來新商業模式

Foto

每次經過北門郵局看見被保留的北門,感受到歷史文物與現代生活的和諧並存美感,總覺還好當年有智者決定將其保留,這樣的心情也牽引我與家人偶而造訪迪化街、鹿港小鎮等地,它們雖古,但其具有文化與歷史的價值。如同西門町經歷重整,才創造了新生命與新價值,城市的新生與組織或公司歷經持續改造,常產生新機會和商業模式並創造數百年甚至更長的生命。

 台灣媒體過去較關注電子業,特別今年又碰到紅色供應鏈議題,因此社會大眾對電子產業的變革與劇烈競爭很有感受。但近幾年以「軟」帶「硬」的Apple,或是純粹軟體的Amazon、Google、FB、Microsoft或VMWare等軟體所創造的影響性與價值都已遠大於過去所知的硬體公司了,而事實上硬體公司也處於積極轉型的階段,但普遍都還是得面臨原本硬體思維的包袱。「舊」是資產或包袱,端視如何看待與處理,我們看到新舊結合的創新價值,於是將既有領域與雲端科技結合,用來對應日趨複雜商業營運環境,就如同一個有計畫整理與改造的舊市區是能創造出新生命價值的。

 在Amazon與eBay崛起後,曾有一段時間彷彿實體商店會逐漸絕跡,尤其是能數位化的產品,因為大家到實體商店體驗後,很自然地就會在網路上比價購買,隨著時間過去,卻發現原本實體商店有了網路商店等通路,同時實體店面也轉變成休閒品味與諮詢交流的場域,店內擺設舒適氣氛溫馨,就能觸發消費者衝動購買,這樣的書店文化台灣與國外都有成功案例,這是O2O的實證案例(Online to Offline and Offline to Online)。

 時間回到10多年前,英國石油公司發現他們分散世界各地的據點都有規模不小的研發與行銷活動進行著,其中有很多計畫事後看來雷同,但在進行中卻不容易及時發現,要解決此問題除了讓各據點人員需藉著每年固定會議交流認識,就必須憑藉後續通訊或email往來,因此透過實體「認識」很重要,但事後靠著通訊軟體與網路聯繫也十分重要,這也就是企業活動的O2O。

 科技演化到今天,O2O的現象早也延伸至各行各業,例如:在銀行產業,因為「錢」在銀行早已數位化成「數字」,可在電腦與網路間充分被處理,根本可以不要「實體金流」,因此過去幾年國際性銀行縮減分行與轉型為行動銀行即是實體銀行轉型虛擬通路的實例之一,這就是近幾年很熱門的Bank3.0概念之一,同時也是O2O的經典實踐。Apple則又是另種形式的O2O,因為Apple的商品可在網路上買到,但卻又開創獨領風騷的Apple旗艦店,讓實體店面成為消費者體驗的重要場域,當這些現象發生,虛實常常不是互斥,而是相輔相成,因此延伸出O2O的現象並蓬勃發展。

 在網路應用迅速發展交織著全球化、跨區域、與即時互動的需求,BBS、Blog、Internet social與Enterprise social,都是O2O的現象融合,也充分顯示出日常生活或辦公體驗與交流等除了實體面對面外,更多的社交與商業行為都是在虛擬世界快速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