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雙11購物節 誰是贏家?

Foto

阿里巴巴的「雙11」購物節風光登場,豐收落幕,創下令人咋舌的單日912億元人民幣成交紀錄。然而,在各界一片讚嘆聲中,電商平台、商家和消費者,誰是受益者?卻是值得深思。

 阿里巴巴的「雙11」購物熱潮,並非完全是消費者當日下單的景況,早在幾周前,各網路商家就已預告了「雙11」的促銷和折扣方案,並開始接受消費者的預訂,只是訂單最後在「雙11」當天通報給電商平台,才累積出如此驚人的成交數據。

 從另一個角度想,在「雙11」的前後幾周,消費者除了很急切需要的商品,否則一定將購物時間集中到有誘人折扣的「雙11」這天,「雙11」前後幾周的交易清淡可想而知。

 此外,很多網路商家們為了在「雙11」衝業績,或達到電商平台要求的成長目標,甚至不惜以低於成本的「跳樓價」促銷商品,這種「賠錢賺吆喝」的行銷模式,真正從「雙11」獲利的商家只怕屈指可數,這將不利於電商市場的健康發展。

 網路商家沒從「雙11」嘗到甜頭,擁有實體店面的商家的慘況更可想而知。當商家在電商平台低價廝殺之際,仍需負擔店面租金、水電費和店員薪資的實體店面,根本就無力招架這場折扣戰。近年大陸各城市商鋪關店情況嚴重,電商的崛起是一主因,而影響所及,房地產市場遭受波及,將不利實體經濟的發展。

 至於消費者呢?經濟學和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很多消費者貪小便宜,面對誘人折扣時會陷入「非理性消費陷阱」,例如買到無用的東西,或者沒得到應有的優惠。特別是當前透過刷卡、第三方支付的消費行為大行其道,許多消費者忽略了量入為出,恐打亂個人的理財規劃。

 力推購物節的電商平台們,總是贏家吧?那也不盡然。「雙11」已舉辦7年了,只見這些電商們不斷加碼辦活動,邀請國際巨星助陣,開銷可觀,勢必影響其獲利。從這些電商近日股價表現看,投資圈就頗有看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