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一例一休 爭錯了什麼

Foto

推行有利於資本家的「一例一休」政策,在台灣社會早有爭議,不僅是藍綠混戰,場內場外更是吵翻天。11月14日蔡英文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我很痛苦。」其實,正當台灣勞基法修正案聽證會紛爭不斷之時,大陸《勞動合同法》修改稿也在小範圍徵求意見。觀察到台灣幾個月來爭作一團的困頓,不如也看看大陸是如何應對同樣的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7,747萬人,比上年增長1.3%。其中,外出農民工16,884萬人。也就說,即便假設70%的農民工在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後外出務工,約有1.9億人,再加上務農的2.3億人,去年有超過4億人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後就背上背包離家打工,主要靠體力謀生。

大陸相關部門人員對此表示,「只能也必須正視這個現實,有將近一半的勞動力是低素質勞動人口」。

事實上,他們就是靠著拿加班費提高收入,相關部門對此直言不諱。

此外,大陸相關部門官員在溝通過程中,有句話常掛在嘴邊,「很多勞動待遇不能一刀切」。勞工問題是很複雜的,而且越來越複雜,涉及人口結構變化、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分佈情況、勞動力生產效率提升、未來機器人的角色等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剩餘價值如何分配。要切實關注勞工的回報,這些若不算清楚,其他不過是數據的堆積。

再回來看台灣爭執不停的「一例一休」,或許最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因為陷入制度缺陷,而又去提出一些自認為政治正確的東西,如此必會使新的要求陷入理論貧乏困境。

政府官員沉醉於意識形態,不斷算計自己的表現,而沒有考慮到在社會變化、產業結構非常複雜的現實情況下,該怎麼做。在工業社會的後期,如今職種早就各不相同,很多也都不是純粹勞動力的概念;仍沿用工業社會早期的方法來進行人口管理的話,肯定會有問題,這就是癥結所在。

而對於勞工團體來說,則是陷入了另一種「民粹」。勞團代表為了自己降低工時的信念,而沒有考慮到很多人還有其他想法,比如提高基本工資,比如希望通過加班以提高生活水平等。

其實「一例一休」也好,「兩例」也好,歸根結柢,要計較的是勞動者能拿到多少?勞工團體、政府和資方,在這個問題上有沒有清晰的邊界?如果沒有搞清楚癥結所在,做再多也無用。

讓我們捅破窗戶紙吧!說到底,「一例一休」與「兩例」就是利益之爭。台灣勞動群眾也有願意連續工作7天以上的,也想多拿加班費。既然休息日只有加班費而沒有補休,而例假日既有加班費又有補休,誰會輕易放棄後者呢?

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講時提出「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究竟什麼是就業分配?並不是答應過什麼、說過什麼,然後不停地打口水戰就好。勞工問題就是最實在的收入分配問題。

輿論一直都在抱怨「台灣地區勞工薪資16年來沒調漲,工時卻是全球第三高」云云,既然上班時間這麼長,但又沒有產生出更多對勞動者的回報,這就顯示分配有誤了,應該找出一個解決的方法。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13期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https://www.facebook.com/duowei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