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技職真的較容易發揮一技之長?日前科技部發表「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最新調查,結果令眾人跌破眼鏡!透過15年的追蹤發現,受調查的技專校院學生認為,就讀普通大學發揮所學比例遠高於科技大學。調查計畫主持人、政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關秉寅推測,應是技職學校轉型為科大或技術學院時,從技術導向轉為理論導向。
此項結果,值得技職體系學校深思。近幾年來,逐漸出現「技職抬頭」的聲音,許多學生放棄分數較高的一般高中,轉而選讀大安高工、台中高工等技職學校。看似是價值觀有所扭轉,其實不然。某位桃園農工退休老師向我說,這些學生只是策略性地選讀技職,除了可以避開競爭激烈的指考、學測,仍有機會進入技職領域前面的入學志願,如世界排名飆高的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
其實,技職教育應是「間斷式學習」,例如高職(現改為技術型高中)畢業學生,可以先進入職場就業,待及職涯發展到一定的階段,覺得有需要了,也知道想要學習,再進到科技大學進修。
可惜,在台灣,技職教育是被扭曲的。目前高職與高中比例接近1比1,技職體系學生佔近台灣學齡總人口一半,當技職教育變成另一條升學管道,過去提供基層技術人力的高職或五專生也通通升學去了,間接造成缺工問題。
台灣被全球人才(Global talent)2021列為全球技術人才最短缺的國家,日本、希臘都贏過台灣,而國內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也是同樣的狀況,2014年缺工人數為23.8萬人,缺工率更達3.15%,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製造業缺工人數近10萬人,「許多批判矛頭都指向失能的技職教育」。
根據勞動部統計「15至29歲青年人進入職場平均年齡」發現,青年首次進入職場年齡從2006年的20.5歲,一路攀升到2014年21.7歲。對此,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分析,目前高職生升學率高達81%,諷刺地稱此現象為「另類的世界第一」,另外以就業率來看,1990年高職就業率為87%,但2015年卻是19%。
技職生延後進入就業市場,但職場表現反而更差。
我曾訪過旭豐汽車老闆林偉誠,他對此感到百般無奈,抱怨說,現在年輕人畢業願意到起薪3萬元左右的服務業,卻不願意到起薪較低的傳統產業工作,所以根本收不到學徒與員工。年輕人寧可去擠薪資成長幅度不大的服務業,或從事坐辦公室吹冷氣的工作,也不願意投入起薪相對較低;而成長幅度大的技術工作,雖然一開始當學徒薪水只有兩萬多元,只要肯吃苦,磨練幾年下來,其實即可達到4、5萬元的月薪。
以目前台灣產業人力所需,仍然是以基層人力需求居多,由基層到高層人力需求是正金字塔分布;但以目前青年學歷分布來看,由低至高呈現的是一個倒金字塔形狀,而過去應該投入基層人力的學生,因為擁有大學學歷,反而不願意屈就基層的技術工作,卻又去削價競爭擠服務業,導致一個怪現象,「台灣失業率高,同時缺工率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