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金融環境的改變

Foto

今年是充滿改變的一年,從1月總統大選之後政權交替,到充滿動盪、猶如洗三溫暖的股匯市,整個大環境處處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比起政權交替之外,最令人憂心的,仍然是台灣整體經濟情勢,以及金融市場的變化,特別是從去年下半年起,從原油價格的起落、人民幣匯價暴跌、大陸發生大股災,乃至於全球多個主要地區地緣政治的動盪,一連串的「黑天鵝」相繼飛來,導致國內不論是股市、金融業,乃至於其他產業的經營發展,都面對前所未有更嚴峻的挑戰。

 然而,改變儘管對現狀構成極大的挑戰,但從另一方面看,卻也帶來了「重生」的契機,端看每個群體、每個機構如何因應大環境的改變,去作個別的調整、適應,從而走出另一條具有生機的新道路。以金融市場來看,不論是金管會、央行、財政部等三大主管機關,或是銀行、保險、證券等各領域的金融業,甚至於市場的投資人,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金融經濟情勢,都應該要有改變過往的心態,在變動的時局中迎向新挑戰的準備。

 主管機關的心態必須改變。在開放的同時,如何防患未然,避免開放導致誤觸「地雷」,恐怕是另一個更重要的課題。就以近來引起最大爭議及客戶慘賠問題的TRF為例,儘管近日來人民幣匯率大升,但市場仍普遍預期未來人民幣匯價仍將呈現大震盪的格局,TRF陰霾仍未解除,未來金管會再對銀行開放類似商品的交易買賣時,恐怕得更前瞻性的了解銀行、客戶對匯率的大起大落是否具有抗壓性,以及銀行是否「賣錯」客戶,包括有些客戶根本不適合承購該金融商品。

 銀行的心態必須改變。比起以往「慣性」的承作放款授信,或是投資等各種業務,現在因局勢的變化速度實在太快,銀行恐怕得揚棄過去的「慣性」,重新檢視、思考如何以的新方式來擴展業務,而身為董總級的銀行經營高層,更必須提出能禁得起大環境轉變檢驗的營運方針。

 例如,以往銀行不論是承作授信業務,或是投資,都喜歡「放長線」,但因產業景氣循環速度加快,全球主要貨幣匯價的起落越來越大,各主要股市表現也經常暴起暴落,未來銀行在營運策略上,恐怕不能奢想「一計到底」。

 投資人的心態必須改變。在太平盛世時,不少投資人「好賭」的作法,不致於釀成重災,但在整體環境變幻莫測的當下,「押寶」心態的投資,結局很有可能導致傾家蕩產,投資人不僅不能再用這種心態進場投資,甚至比起光依賴行銷人員的推介,投資人最好自己多作功課了解投資標的。

 若是主管機關、銀行、投資人都能快速反應環境的變化,拿出新的因應對策,目前的大環境改變或許將淬煉出更好的發展,但倘若原地踏步、反向而行不思改變,恐將帶來另一場更大的系統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