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幸福國度的迷思

Foto

難得遇上史上最長的新春連假,和友人一起去了曾在機場轉機無數次、卻從未入境過的泰國曼谷。整體而言,這真的是個典型的觀光城市,既有異國風情,也夠國際化,世界各國一線消費品牌有夠齊全;另一方面因為當地華人擁有經濟實權,對兩岸三地觀光客來說文化衝擊不致太大,物價水準不高,民情也挺友善,無怪旅遊旺季時在當地不管哪個知名賣場裡都能聽到中文,而且是兩岸三地的腔調都有。

 出國前來不及做功課,回國後,才有機會查了一下泰國的經濟指標,發現幾個值得深思的現象。原來,泰國的失業率長期低於1%,是全球最低的國家;去年初甚至有媒體根據失業率加通膨率所合併的痛苦指數,在51個國家的評比中,將泰國評為最幸福的國度(2014年平均失業率0.7%、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1.7%)。從這個角度來看,難怪泰國即使政變頻仍,天天塞車,又才遭逢恐攻,因為人人都能安居樂業,呼吸起來的空氣也是平和的。

 但另一方面,這個國家人口將近6,500萬人,60歲以上的老人占比已超過15%,在東協國家中算是較早面臨高齡化危機。而且泰國從1960年代就開始發展觀光業,去年吸納了超過2,100萬人次造訪曼谷,成為全球到訪人次最多的城市,全年全國觀光收入早就是台灣的十幾倍,但是直到2014年的統計,泰國平均國民所得是5,445美元,不到台灣的四分之一;去年全年GDP成長率約為2.82%,相較於菲、印、馬、越等東協新興市場,也不出色。

 今年初由曼谷大學對大曼谷地區1,189名居民所做的民意調查更顯示,有高達四成民眾在新的一年最希望總理帕拉育能夠解決失業率和生活支出偏高的問題。有曼谷市民指出,受不了曼谷的物價節節上升,一般上班族薪資大約2萬泰銖上下(約新台幣1萬9,400元),在市郊租屋要花費薪水的三分之一左右,加上交通和餐飲支出的1萬泰銖,根本所剩無幾。

 面對這麼矛盾的數據資料,再深入了解才知道,原來他們的低失業率不是因為充份就業,而是因為農業人口占了超過六成,在城市裡找不到工作的人就擺擺小攤或回家種田。至於低通膨不但壓抑GDP表現,也影響國民所得與薪資,無形的民怨才會醞釀政變的契機。

 兩相對照,才看得到幸福國度的另一種樣貌。那麼一味追求經濟指標的排名,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