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部企業界的朋友最近公司因應工廠擴產,決定把位在廠區內的行政大樓拆除,好挪出位子來增設廠房。但還是得找地方再建新的行政中心,於是相中了先前在公司附近租下、用來放廢料的國有地。在建廠、蓋樓尚未完成中間的過渡時期裡,公司在距離不遠的市區裡租下兩層辦公室,好讓同仁能繼續安心辦公,營運也不至受到影響。
除了恭喜他鴻圖大展,我也不免對照先前股王大立光為了籌設新廠,找地還得找上總統才解決,他們公司要地有地、要辦公室有辦公室,真是太順利了,但他可不認同。這位也是上市公司的高階主管說,這一切和運氣無關,其實光是為了承租擴建用的土地,就花了十幾年;現在這塊地還得申請變更用途,公文又跑了一年多,建照也還沒下來,到時何時能完成擴建,他實在不敢說。
原來,他們公司為了永續經營,早就開始著手在周邊覓地。雖然找到一塊合適的地,當時也沒有什麼特殊用途,但就因為隸屬台糖,國有地可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公司想盡辦法找到窗口探詢取得土地的可能,就花了幾年時間,直到2006年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時推出「大溫暖大投資計畫」,政府鼓勵投資台灣優先的氛圍下,主管機關才同意出租,但若想買,以後再說。
一晃眼過了十年,台中市府和中華民國政府都換過老闆了,為了新建廠房、大樓的工程,公文流程和繁瑣的法令都令他不得不歎,在協助廠商排除投資障礙的這一點上,再怎麼政黨輪替,台灣似乎都沒有進步。對於即將上任的新政府,他也沒有太多期待,只希望不要再推出什麼奇怪的法令或政策來找麻煩。
我和他談話的這一天,是總統大選結束後2個月,民進黨終於宣布了第一波的內閣人事。不過新閣揆林全記者會後,台股開始一路走跌,最後以帶量長黑收盤,市場對此解讀,這是投資人對新閣投下了不信任票。這並不令人意外,當選舉激情退去,回頭看看台灣從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以來,哪一任總統、閣揆不是高喊拚經濟,又有哪一任真的拚出了什麼成績?現在企業界的心聲,已經從「政府幫我」轉換成「別來煩我」,台灣的經濟前景,還是快和政治脫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