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法再忽略Z世代──他們是無可避免的未來,是雇主無論是否準備好,都越來越必須被迫因應的對象。我在思索勁道公司未來的招募與人才發展策略時,這是我思考的一大重點。
彭博公司估計,今年Z世代(1996年之後出生的人)將超越千禧年世代,成為人口當中的最大族群,佔總人口的30%以上。Maverick公司的研究則顯示,到2021年時,企業當中每5名員工,就會有1名很可能來自這個世代。
隨著嬰兒潮世代持續退休,勞動力的組成結構會持續轉變,今日的組織也需要因應這種轉變調整──而且是在我們談論的此時,就需要調整。如果你們的組織能夠招募並留住頂尖的Z世代人才,長期而言,就能真正因此受惠,畢竟我們在此討論的,是下個世代的員工。
據估計,美國明年有六千一百萬Z世代的員工需要找工作,而且其中很多是職場新鮮人。許多組織心裡免不了有這樣的疑問:到底要如何吸引、且最終能夠留住這些Z世代的員工?
這些年輕人成長於2008年經濟大蕭條時期,打從有記憶以來,生活中就少不了智慧型手機與隨選經濟(可以在想要的時間點滿足他們的需求),簡而言之,他們所重視的事物和先前的世代都不同。
正因如此,員工必須瞭解這些差異之處,這點十分重要。以下是組織為了吸引並留住Z世代的員工,可以加強的四大重點:
1、 無畏展現真實的一面:
和其他所有事物比較起來,Z世代員工最重視的,或許是真實。這個世代的人渴望有能力誠實而公開地分享本身的看法與想法──即使在職場上也不例外。
你如果回想過去你在組織內部共事過的領導人,就會發現,當雙方的關係真摯誠懇,而且有強烈的信任基礎時,顯現於外的共同指標就會是:領導者言行一致,且相對而言,你很可能也是這樣。
這些領導者能夠表現突出,是因為他們承認,擔任領導者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他們不會惺惺作態,或者假裝本身的工作不費任何吹灰之力。他們會一貫保持深思熟慮、反應敏捷、行動迅速,同時深刻覺知本身的情緒餘波,藉此因應擔任領導職務所帶來的壓力。
在艱困的時刻裡,他們的員工不會「如履薄冰」,或者擔心接下來不知會有怎樣的大爆發。
這樣的領導者與文化,才能吸引Z世代最聰穎的員工,加入你們的組織。如果說有任何世代,可以看穿並拒絕忍受企業虛假的煙幕彈文化,那就是Z世代的員工。
要這樣做並不容易,而且和員工公開分享十分重要。
以我個人而言,在一間強調對話的公司裡擔任領導職務,其實為我個人樹立了很高的標竿,而我不一定總是非常完美。我的承諾是,如果我感覺自己無法有最佳表現,一定會向外求助。
舉例而言,上週有個勁道員工和我討論一個對我們雙方而言,情緒張力都非常強烈的主題,我在對話結束之後,感覺自己在這段對話裡,有些地方其實可以表現得更好。我邀請對方回到我的辦公室,和他分享我的反省內容與情緒感受,並請他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和我進行更多的討論。
這讓我們的關係更加鞏固。
真摯的領導不是完美的領導,相反的,是願意分享,願意拿掉面具,進行真實的對話。我的承諾是透過這樣的方式,支持所有的員工,好好地生活與工作。
組織如果能培養開放、誠實、經常性的溝通文化,就能比溝通型態比較古老、陳腐、表面化的組織,佔有更大的優勢。
2、 迅速提供工作穩定性與工作機會:
Z世代的人永遠也無法瞭解,無法即時從智慧型手機上搜尋到一切資訊,是什麼樣的感覺,因此如果你發現,他們維持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暫,或許也不會感到訝異。
根據Vision Critical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Z世代的人注意力在所有的世代中是最低的──只有8秒(千禧年世代只有12秒),而且他們極其容易感到厭煩。
對企業而言,這項資訊非常寶貴,因為就算你能夠把Z世代的人請進門,你也得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讓他們保持興趣,在往後的旅途上持續追隨你,以免你的企業在他們身上的投資,短短幾個月後就要付諸流水?
為了吸引Z世代的員工,並向他們提出保證,讓他們能夠長期留在你的企業裡,我建議你要經常針對公司的體質與未來,提供詳細的公開資訊,同時更加頻繁地讓員工瞭解他們生涯曲線發展的可能性,而非只是每年一次和他們一起進行績效檢視。
此處的關鍵在於,要讓Z世代的員工,和你的組織建立起真誠而實在的連結,同時要看他們如何從一開始,就能順利成長,追求生涯發展。
Z世代的人希望立即就能獲得工作上的穩定感,也希望能夠看清自己未來這一年、五年後、甚至十年後,會有什麼樣的展望。對面臨眾多未知因素的領導者而言,要承諾這件事可能很困難。
身為企業領導者,我知道要提供生涯發展的路徑、以及保證工作穩定性,都是很大的挑戰,有時你根本無法提供對方想要的事物。儘管如此,這件事最大的重點在於,你要承認對方的這種希望,並盡力做到最好。
底線是,一定要進行有關成長與發展機會的對話。
3、 強調多元的方案:
當前的政治與全球氛圍,越來越鼓勵職場上進行有關多元與包容的對話,而對Z世代的人而言,這點尤其重要,因為他們比先前任何世代都要更加多元。
根據最近德勤公司所做的一份全球人力資源趨勢研究,把包容視為第一優先要務的高階主管人數,在過去幾年裡,增加了32%,而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階主管,認為多元與包容是重要的議題。
我們對這個問題也感到好奇,因此最近針對全國一千多人進行了一份問卷調查,希望更加瞭解大家對職場多元性的效益的看法,同時,我們也探索了和職場歧視與安全性相關的問題。
我們認為很有趣的一點是,勁道問卷的受訪者,有超過40%以上相信,提高多元性對他們的組織有益,這個數字在18到29歲之間的族群,增加到55%,但在60歲以上的族群,則降低到只有30%。
這一點在不同世代之間,出現明顯的落差,因為比較年輕的世代,似乎和較為年長的世代比較起來,更加重視多元性。這一點非常重要,組織必須正面處理。
企業領導者必須鼓勵全體員工,擁抱各種背景的人的看法,並發掘多元性在推動組織成功上,所能夠發揮的價值。
此外,無論在種族、宗教、性別或世代等不同的面向上,包容都是廣獲接受的價值觀。我要問企業領導者的直接問題是:你對多元性有什麼規劃?這不再只是一個需要打勾的項目,對很多比較年輕的員工而言,這是讓他們真正考慮去留的重要因素。
組織不但要能夠接受背景多元的工作成員,還要鼓勵多元性,並致力推動包容方案,如此一來,就一定能夠引發Z世代成員的興趣。
4、 推動科技創新:
組織只要不斷追求運用最新最好的科技,就能成功吸引Z世代的成員。從招募(影像履歷表!)到新人訓練、到內部的學習與溝通,一定要全部運用最新科技來進行,因為如此才符合這個世代的期待。
他們會希望能夠隨心所欲,選擇工作地點與工作方式,並透過同樣的方式,和同事(從同輩的同事到企業領導者)溝通。但雖然科技很重要,千萬不要以為科技的運用就是一切。這個世代仍強烈渴望踏上旅途,親自和他人進行互動,因此千萬不要矯枉過正,到了只仰賴數位科技的程度。
從千禧年世代(沒錯,就是我這個世代)的角度來說,我認為年輕人只受到科技與虛擬選項的吸引,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我覺得相反的觀點也可以成立──我們渴望接觸與連結。雖然我們每天接收資訊的主要方式,經常是透過科技來完成,但這不代表這是我們唯一希望採用的方式。
這件事真正的重點,是在學習過程與形塑員工的經驗時,如何運用科技,以及何時運用科技。如果科技可以和全面性的學習方法(包含其他學習方式)串聯運用──尤其是和訓練課程相關時──就能發揮很大的效益,但如果以科技作為單一的學習工具,科技就可能成為嚴重的缺失。
我發現對我而言,不同的情況需要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舉例而言,我很喜歡Headspace靜坐應用程式,以我的時間表來說,透過這種方式學習靜坐,和每週或每天要花上好幾個小時、聽從真人教師的指導比較起來,更加符合實際的需求。
但是,有些其他的技巧,接受真人教師的指導,可能比較容易學會。舉例來說,運動課程或外語課程,我通常就會到現場去上課,課堂上或工作坊上的社群壓力,可以幫助我學習得更快。
本文節錄自「管理雜誌」539期
http://www.harment.com/oc.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