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WHO)邀請我國出席世衛大會(WHA)的信函,重提1971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一中原則」,「2758號」像個歷史鬼魅般浮現出來,觸痛著45年前我國被迫離開聯合國的傷心往事。根據已故大使陸以正回憶錄《微臣無力可回天》,1971年10月25日,與我國相關的議案共有三案,可惜通過的卻是對我最不利者。原因在於聯合國並非辯論是非的地方,而是政治實力對決之處。
還原至1971年10月25日那一天,從下午3時至夜間11時30分,除了阿爾巴尼亞的「排我納匪」案,以及美國提出,已獲台北默許,而北京反對的「雙重代表權案」外,還有沙烏地阿拉伯大使J.M. Baroody臨時依據美國議案修正後提出,即北京加入聯合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台北仍留在聯合國,未來在聯合國監督下,由台灣人民就獨立,或與大陸組成邦聯或聯邦,以公投決定。
沙國大使的提案,在政治光譜上最具彈性,以現在眼光來看,應該很合民進黨的胃口。可惜經兩次投票,只有沙國與模里西斯兩票贊成,60餘國反對。至於沙國大使為何要提此案,依陸以正的看法,此人學富五車,自視甚高,認為美國的提案不夠周詳,唯有他能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然而,此君過於傲慢,人緣欠佳,臨時提案未經政治運作,未獲大國青睞,但是他又老王賣瓜,自賣自誇,長時間佔用講台,發表滔滔不竭的演講,令眾人心生厭惡,以致於無論他說什麼,都被人否決,甚至於他建議大會暫且休會,各國可好好思考他的提議,明日再議,亦遭否決。
我方代表團當天暗數敵我票數,就覺得情勢不妙,但仍冀望,或可運用議事技巧,拖過一個晚上,不讓阿爾巴尼亞提案進入表決,或許美國的雙重代表權提案就有轉機,依陸以正的說法,美國代表團大使,即後來的美國總統老布希,是真心在為雙重代表權奔走。但是當天會議狀況百出,主席不諳操作議事規則,又加上沙國的疲勞轟炸後,各國人員皆疲憊不堪,決意歹戲不可再拖延,堅持在當晚要解決中國代表權問題。老布希見狀緊急提案,要求分段表決阿爾巴尼亞提案,亦即先表決「恢復中國代表權」,再設法以議事規則或是要求休會,以阻撓第二段「驅逐我國離開」進入表決。雖然有51票同意美國提出的表決方式,但有61票反對,16票棄權。至此,我國代表團眼見大勢無法挽回,在保留尊嚴下,宣布退出聯合國。當晚11點多,聯大多數決通過阿爾巴尼亞提案,美國的雙重代表權就不必再討論了。
45年後,回過頭來看,中國大陸以其大,各國相繼倒向它,似為一歷史的必然。但是北京從1950年開始就想進入聯合國,至1971年才如願,與美國的建交則在1979年才完成,何以拖了這麼久?因為其間出了很多偶發事件,大陸花了十年搞文革內鬥,令外界難以掌握大陸誰當家,該跟誰接頭才算數,是很重要的原因;而尼克森在1969年就任總統,雖以與中國建交為目標,但在未料競選連任時,發生水門事件,與中國建交一事自然拋諸腦後。待卡特在1977年擔任總統,因被國內批評毫無外交作為,卡特因此想在中東或中國議題上有所突破,中東紛擾既不易解決,與中國建交就成為最好選擇了。
讀到此,我不得不掩卷歎息。中華民國自1949年退守台灣,經歷過多少歷史的必然衝擊,又經歷多少歷史的偶然,在不早不晚,剛剛好的契機,一度成就了經濟奇蹟。在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又進入撲朔迷離的新局,我們有沒有辦法在國際多方互動中,掌握時勢,創造機會,謹慎駛得萬年船?希望蔡政府有這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