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過渡到新領導者時,別忘了運用教練課程

Foto

企管策略公司Corporate Executive Board的研究報告指出,百分之五十到七十的高階主管,在上任的頭十八個月內,都會面臨失敗的命運,無論他們是內部拔擢而來,或是由組織外部聘僱而來都一樣。

組織教練專家瑪德蓮.霍曼.布蘭佳(Madeleine Homan Blanchard)與派翠西亞.歐佛蘭(Patricia Overland)指出,其實這個統計數字不需要到達這麼高。這兩位教練是肯布蘭佳公司教練服務部門的主管,他們看過這份研究報告,也曾經親身見證領導者如果未能獲得成功所需的支持,就可能會面臨的失敗結果。

布蘭佳表示:「我說不出來有多少次,我們為剛獲得提拔的領導者擔任教練,這些領導者由於具備某些技巧與良好的人際關係,而受到提拔,但他們上任之後,卻陷入失敗的命運。」

她指出,這些新進領導者受到高度的期許,但實際上在過渡到新的領導角色時,所獲得的支持卻十分有限,因此這種結果一點也不奇怪。

「領導者受到很大的壓力,要設法締造成果,但他們往往無法獲得所需的輔導支持。背後的想法是,到了這個階段,他們應該能夠自然而然去做。」

組織與領導顧問公司Navalent針對財星雜誌排名千大企業的2600名高階主管進行訪談,結果發現,76%的新進高階主管指出,他們所屬組織的正式人才發展培養流程,在協助他們準備擔任高階主管角色的這個部分,最多只提供了最起碼的協助。非但如此,55%的受訪者還指出,幾乎沒有(即使有也很有限))任何持續的教練課程與反饋意見,可以協助他們提升本身的能力,更善加扮演高階主管的角色。

「這對人資部門的專業人員來說,是一大挑戰。」歐佛蘭指出,「而隨著改變的程度、以及過渡到新角色的高階主管人數──尤其是在較大型的組織裡──問題會被放大。對一個較大型的組織而言,同時有五個高階主管,從公司內部五個不同的部門,過渡到新的角色,並不是很少見的事。」

「即使是高階管理團隊的下一層或下兩層,副總階層或經理階層,總有各式各樣的改變出現,決策者要移動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此時人資部門要同時管理好幾個來自不同公司的不同教練,每個教練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人脈與狀況等,這可能讓人感覺難以招架,要確保品質與投資報酬率,就更加困難。針對面臨這種挑戰的人資主管,歐佛蘭提供了真心建議:「不要單獨面對──尤其是如果你們要在地理區域分布廣闊的大範圍裡,同時管理一大群經歷過渡階段的高階主管。此時和一家服務能夠遍及全球、又能提供單一窗口的公司合作,就能獲得很大的幫助──讓這個單一窗口來確保品質、進行審核、做報告與確保投資報酬率,如此一來,組織就能為每位需要教練的領導者,都提供成功的教練服務。」

「一個比較大、比較有經驗的教練組織,可以提供品質一致的教練服務。這不但對客戶、對接受教練輔導的領導者都好,也能讓教練有機會和彼此討論教練課程進行的狀況、以及他們所遭遇的挑戰,並在必要時請求協助──而這些都不會違反保密協定。」

「如此一來,教練課程就能和組織目標協調一致,員工也能全心全意關注優先事項。」歐佛蘭說。

她同時指出,如果想在公司內部自己進行高階主管的教練工作,特別要十分小心。

「根據我的經驗,高階主管要和公司內部的同仁合作,通常都會非常猶豫,要向組織內部某個比他們更資淺的人,透露一些潛在可能帶有敏感性的訊息,會讓他們感覺有些風險。假設某個資深的高階主管對某個重大的政策變革、對公司的銷售業務、或者對即將進行的併購措施,感覺到很大的壓力,這位高階主管絕對不會想和內部人員談論此事,外部人員幾乎總是較好的選擇。」

布蘭佳也同意這種看法:「教練可以賦予員工所需的方向感與支持,讓他們能夠具備擔任高階主管所需的複雜、高階的領導與管理技巧。我每次只要想到教練的角色,就會想到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的著作「從A到A+」(Good to Great),」布蘭佳如此解釋道,「柯林斯指出,領導者的職責,就是要讓適當的人上車,坐在適當的座位上,同時確保車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當你把教練課程引進一個組織,就是在做這件事,你就是在確保車子朝正確的方向前進,而所有適當的人都坐在適當的座位上。」

本文節錄自「管理雜誌」533 期
http://www.harment.com/oc.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