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兩岸有多遙遠? 看離岸和在岸的關係

Foto

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於2005年的巨著「世界是平的」,以10台推土機的比喻,闡述十大趨勢推平了國家與經濟之間的高牆,甚至以軟體搭建了虛擬與現實之間的橋樑,促使全球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十個趨勢中包括政治、產業經濟、科技的變遷,一時洛陽紙貴,進一步墊高了這位普立茲獎得主的大師地位。十台推土機中包括了五項科技進展(網景上市、工作流軟體、開源創新、資訊搜尋、和宛若類固醇刺激般的技術匯流),這些科技觸發了改變全球製造網絡的兩大發展趨勢:外包(Outsourcing)和內包(Insourcing)激化專業分工的發展,造成了進一步的分工全球化,也觸發了另一趨勢的全球變遷:離岸生產(Offshoring)。

 離岸生產不僅是產業經濟的議題,這些年來,離岸生產是每逢選舉都會被政客拿來痛批一番的產業佈局。過去30年的亞洲崛起,成為全球製造重鎮,由歐美日外移的生產活動,構成了全球製造網絡(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台灣和南韓強在製造業、香港和新加坡強在服務業,就這麼在早期打造出舉世稱羨的亞洲四小龍。

 後來的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越南等東協國家想再依循「雁行理論」複製成功經驗,未料中國大陸平地一聲雷地奮力崛起,世界是平的一書中雖鮮少論及「中國因素」,但過去20年井噴式的中國爆發,對十大趨勢的發展更發揮了推波助瀾的效果。中國製造雖在十三五規劃中欲轉型中國創造,把製造大國打造成製造強國,量體之大,造成全球的磁吸效應,加深了各國對全球化的疑慮,台灣太陽花就是其中一個整體社會態度轉戾點的代表案例。

 過去一個月來,全球都在探索川普經濟學的影響,並不意外地,離岸生產與國際貿易是川普整治的重點,當這項二戰後的國際趨勢朝向另外一個方向擺動時,影響的不僅是供應鏈(另外一台剷平世界的推土機)要逆向修正,對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的衝擊亦非同小可。工業4.0正好在佛里曼全球化趨勢的逆勢發展中開拓一個技術面的嶄新工具:從離岸生產(Offshoring)轉變為在岸生產(On-shoring),若以工業2.0至3.0記憶離岸生產的年代,工業4.0就將成為鐘擺回盪的最重要推力。程天縱副總裁預言集中化製造的巨型工廠將不復存在,但他對工業4.0的觀察可能也在各種變化中值得再深入探索。取巨型工廠代之的包括Reebok推動的液態工廠(Liquid Factory)與風起雲湧的都會製造(Urban Manufacturing)。

 互聯網架構起全球的超級數位通道,改變了產銷的關係。都會製造不僅改變生產流程關係與消費型態,對於城市風貌也會產生巨大衝擊。漸漸淡出記憶的文化創意產業有無可能捲土重來?值得期待!工業4.0的影響範圍隨著數位化的穿透,再再印證先行者的觀點,是商業模式的顛覆、信任關係的突破、解構與重構的加速循環,也是推平世界的進階版。經營管理與經濟學的教科書都要快速重寫,經營管理、經濟學等學科的教與學都要被全面翻轉!這一個趨勢若要修正戰後70年(1945-2015)的全球產業結構,或許工業4.0穿透工廠圍牆、穿透國家體制與法規、穿透虛擬與實體世界的影像範圍與程度,遠遠超出過去的臆測,經營者的心態與膽識成為迎向新時代的重要關鍵。

 離岸與在岸的線上障礙相對容易克服,資訊流、商流、金流已在各國出現不同的生態系,接下來就看生態系的生命週期發展,何時能發展為更深入的合作關係。線下的兩岸存在著各種障礙:地理空間、法規制度、社會關係、經濟產業,實體的障礙最終得要回到人性對決經濟,全球當前貧富不均的嚴重挑戰、民粹主義的全球化所構成的新貿易架構、供應鏈合作廠商間有待信任關係強化的數位鏈結,再再影響總體面的就業與所得,與個體面的廠商全球佈局,當生產與消費進入一個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未見的新關係時,離岸和在岸這兩岸的距離,端視創意決定,可以初步這麼說吧:創意與兩岸的距離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