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0年代以來,傳統雞胚蛋製程領導流感疫苗工業超過60年,然而,在新一輪禽流感疫情影響下,製作疫苗必須的蛋源,其穩定度及機動性開始受質疑。WHO積極呼籲,除傳統蛋胚製程外,應發展細胞培養製程,才能在防疫第一線準備萬全。
--------
時序漸入夏,正當進入每年季節性流感(seasonal flu)防疫作戰拉開序幕之際,又一個具高度威脅的突發急性傳染病: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來勢洶洶,讓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與各國公衛單位神經緊繃,一面進行大規模隔離避免擴散,另一方面更需積極接洽疫苗與藥物開發商,希望在疫情進一步惡化前,尋得應對的處方,各國自有疫苗工業與技術能力的重要性在此時不言可喻。
在急性傳染病的疫情控制上,能發揮群體免疫效果的疫苗,始終是防疫工作最關鍵的因素。在週期性發生的流感疫情上,全球每年有3百萬至5百萬的季節性流感重症案例,造成25萬至50萬人死亡。每年2月及9月,WHO會公布北半球及南半球當年度的季節性流感病毒疫苗組合建議,廠商多半只剩6個月可以開發及生產疫苗供應給各國政府,以滿足北半球9月及南半球4月開跑的接種期需求。
政府對付季節性流感,尚能跟隨WHO的腳步準備疫苗,但面對新型傳染病大流行(pandemics)時,卻極難事先預測。以大流行性流感來說,20世紀以來,因禽流感、豬流感等非傳人病毒演化出人傳人病毒所造成的世界級流感大流行,共爆發3次並造成超過5千萬人死亡。大流行性流感蔓延迅雷不及掩耳,各國政府只能豪賭-賭疫情爆發時,藥廠的開發速度、存貨量以及優先出貨順序。為了國家衛生及安全,已開發國家無不積極培植自有疫苗開發及生產工業。
台灣疫苗工業十年
如台灣經過2003年SARS及新型流感、H1N1的震撼教育,政府將疫苗工業列為國家安全重點之一。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自2005 年底啟動「流感疫苗自製計畫BOO(自建、自營、自有)案」,台灣才試著建立自有疫苗工業。2009年H1N1全球流行時,美國、英國、日本、澳洲及台灣等國均對外採購疫苗,對內開放綠色通道,加速研發。計畫至今10 年,台灣的疫苗工業出現新面孔。
由基亞生技(3176)、福又達生技、賽宇細胞科技3家廠商衍生的基亞疫苗公司, 經過5年籌劃,在台灣興建的第一座細胞培養疫苗廠2014年1月動工, 由國際醫藥生物工程顧問巨頭恩宜琺瑪(NNE Pharmaplan)設計, 並由擁有完整藥廠建設經驗的潤弘、中宇建造,2015 年3 月已完成土建,預估明年Q2將配合試量產同步申請先導工廠認證,整個廠房斥資超過10億新台幣建造。
該廠以細胞培養為基礎,同時具有全病毒疫苗及基因工程蛋白質藥物兩條生產線,其中疫苗生產線年產能超過5百萬劑,且該工廠能透過新穎的可變換壓差設計,讓工廠可因應疫情與市場需求,將正壓的基因工程產線轉為負壓投入疫苗生產,讓疫情爆發時可全廠投入疫苗生產,最高年產能超過1千萬劑。
基亞疫苗發言人楊郁萍指出,目前公司疫苗開發已建立犬腎細胞株(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 細胞株)及猴腎細胞株(African green monkey kidney epithelial cells,Vero細胞株)平台,旗下疫苗產品線包括技轉自國家衛生研究院的H5N1流感疫苗(AT-301)、H7N9流感疫苗(AT-501) 及EV71 腸病毒疫苗。
其中,AT-301已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長期安定性試驗進行中;AT-501 則於2015年4月開始第一 / 二期臨床試驗,預估2016年第二季可完成第一 / 二期臨床試驗,並以模擬疫苗(mock-up vaccine)作為優先發展目標。
為何選定H5N1 及H7N9 ?
WHO、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 for Dise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依據統計推估,下一波世界大流行很有可能出自這兩種近年開始禽傳人的禽流感病毒。WHO數據顯示,2003至2010年間, 而H5N1的致死率逼近60%,H7N9的致死率雖略低,但從2013年至2014年4月底,在中國H7N9確診414例中也造成81位死亡。
楊郁萍指出,H5或H7的選題,是以發展模擬疫苗為基礎出發,在非大流行時期建立技術文件,未來當大流行發生時,便能轉換病毒株快速生產適用於該波疫情的疫苗。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013年一篇登上《Cell》的研究指出,這2種病毒只要些微胺基酸突變,就容易引起大流行,尤其帶有H7的流感病毒過去僅傳染非人動物,人類鮮有抵抗力。
H7N9的低免疫原性更提高疫苗研發難度,諾華(Novartis)、賽諾菲(Sanofi)、葛蘭素史克(GSK)及中國政府均投入H7N9疫苗研發,但至今尚未有產品問世。基亞疫苗選定H7N9,也是看上產品未來的高進入門檻。
瞄準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
腸病毒目前仍無有效藥物也無疫苗可防治,是至今仍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基亞疫苗另一個主力產品- EV71腸病毒疫苗被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列為指標性個案,可藉由諮詢輔導機制以及滾動式審查(rolling review)模式,加速臨床試驗審查及新藥上市許可申請送審速度,據悉基亞疫苗預計2016年Q1提前向TFDA提出第三期臨床試驗審查(IND)申請。
目前基亞疫苗第二期臨床執行中的EV71腸病毒疫苗開發案,目標提供自身保護力最弱的嬰幼兒使用,該臨床試驗針對2個月到未滿12歲的健康嬰幼兒及兒童進行評估,是目前台灣腸病毒疫苗臨床試驗中,宣稱適用年齡最低者,已有國際藥廠積極洽談該疫苗的合作。評估腸病毒市場需求度,基亞疫苗有意優先布局東南亞,開展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
代表著疫苗製備最新技術趨勢的基亞疫苗廠完工後,台灣的疫苗工業將同時擁有傳統雞胚胎蛋廠與細胞培養廠。楊郁萍指出,「每個國家都應該要有細胞培養疫苗廠,這是防疫作戰不可缺失的一環。」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5年6月號。http://www.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