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高麗菜與石斑魚

Foto

年節將至,物價又蠢蠢欲動。除了製造業、餐飲業因應一例一休實施後上漲的人事成本,陸續宣布漲價,農產品也反映了市場供需。但目前比較極端的情況是,去年底一顆可以喊到天價300元的高麗菜,2個月之內崩盤到1公斤不到5元;但另一方面香蕉的大盤收購價卻每公斤飆破百元,是歷史均價的5倍左右。

 朋友笑說,現在看到飯店烘焙坊裡賣的香蕉蛋糕,突然覺得好划算,因為已經和買一串香蕉差不了太多錢了。不過已經有市場人士預言,香蕉價格的好景最多維持到4月,之後也會崩盤。至於高麗菜,本來就是冬季時令料理常備品,消費者趁著便宜就多買多吃,多少也幫了農民一點忙。只是奇怪的是,怎麼都買不到像新聞裡所說那麼低的價格?

 台灣的農產品產銷結構複雜,每有菜價波動,抓菜蟲的聲浪就起。但事實上缺貨-漲價-搶種-盛產-價格暴跌-產量銳減-缺貨的循環,總是不時在菜市場上演,只是主角可能今天是高麗菜,明天是香蕉,下回可能就換成豬肉或是雞蛋。這當中若真有人謀不臧,那實在是每任政府都該打屁股,畢竟都已經政黨輪替這麼多回,台灣農戶還是年年受一樣的凌遲,怎麼都沒有人能解決問題呢?

 說穿了,政府根本也是幫兇,從製造業到農漁業,都是以「擴產搶商機」的思維運作。像前一陣子也傳出價格暴跌的另一商品,是曾被視為台灣之光的石斑魚,從十多年前每台斤最高到500多元的黃金時代開始增產,後來政府甚至推動石斑魚倍增計畫,均價一下子掉到200元。去年中更因為中國本身養殖技術提升、產量增加,又對台灣活魚開徵13%關稅的情況下,一口氣下殺到每台斤不到80元,不但和被視為更庶民的鱸魚價格呈現死亡交叉,更遠低於養殖成本每台斤至少110元,漁民根本是含淚出貨。

 還好有民間企業透過冷凍技術和加工,讓漁產品進入不同的通路販售,石斑魚的價格終於回穩到每台斤130元。但是昔日藍海已經被殺成了紅海,無論等待轉型或是市場回春,就是要花時間,而時間就是成本。從去年的石斑魚到今年的高麗菜,我們的政府任由業者一窩蜂增產,明明預知國內產量大增的情況下,卻不預先準備通路和進口調節,光是在高價時抓菜蟲,對業者又有何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