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在防災部分,負責最上游資訊端的提供,也就是地震發生後,包含震源、震央以及各地震度的訊息提供給全國民眾和防救災單位。「地震早期預警系統」與「行政區地震速報系統」是目前氣象局在地震防災業務面上最有關係的兩個系統。「地震早期預警系統」就是強震即時警報系統,指的是在地震發生以後,在比較強烈的地震波尚未到達地方前,提供相關資訊以進行預警,目前整個系統針對台灣島內的地震是十五秒(約震央五十公里以外),島外二十五秒。
以O2O6地震為例,約在十三秒之後提供地震資訊,台南市則是因為預警盲區無法提供預警,這部份則是用現地的預警機制補強。整個預警服務部分,全國約三百五十所的中小學也可以很快速知道地震資訊,若結合學校的廣播系統,可以達到即時預警效果。
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今年也推動「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透過系統可以快速的把地震、颱風、土石流等資訊利用4G手機提供給國人,此系統預計七月上線,五月開始進行地震資訊測試。
觀測應與防災演練結合
行政區的即時震度展示系統部分,在地震後可以得到實際觀測的各地震度資訊。目前在全台灣布置的一百多個即時觀測站,以密度而言是夠高,但我們希望與防災做連結,提供更細緻的服務。所以從去年開始,與各縣市政府合作,地方政府負責提供傳遞線路,地震發生後,各鄉鎮都可以有即時觀測的數據,並傳回氣象局,除了增加地震資訊的準確度外,時效性也有所提升,未來在災損評估上也可以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