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於本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登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高峰論壇開幕式,及主持領導人圓桌峰會。目前,28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確認將出席論壇,據悉共有1,200名左右中、外各界代表參加高層會議,其中主要為亞洲國家。
中國大陸於2013年首次提出一帶一路計畫,涵蓋貿易、金融和基礎設施投資,主旨是重振古代絲綢商路的繁榮並開發海上網路。這個龐大的計畫覆蓋亞洲和歐洲的逾60個國家,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總體經濟產值占世界GDP總量的30%。
即將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堪稱3年多來最高規格的論壇活動。近日,北京市已宣布將實施多項限制措施,包括即起至18日,停止銷售散裝汽油,市內危險化學品的廠區及倉庫嚴禁外人進入等相關規定,以嚴控屆時相關對市內安全及環保的要求標準。
惟最引起外界關注的,不止是至今未能明確估計的商機,還有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背後的意義。這是中國大陸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亦是中國拓展國際合作的重要場合。高峰論壇的舉行,受邀出席國的態度,被視為是中方的國際影響力一項檢驗指標。
面對歐美國家相對較冷的回應,中國外長王毅已公開呼籲在主要國家都各有內部重要行程的情況下,各方不要以泛政治化角度來詮釋出席情況。近期以來,俄羅斯總統普丁已確定出席,證實中俄之間並未如過去一段時間外界揣測受到美國因素影響,有分析直指,這算是一劑定心丸。
引發側目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決定派遣自民黨內第二號人物、幹事長二階俊博出席,並有意安排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過去日方曾一再強調一帶一路是中國威脅,目前立場出現極大反差,更被外界視為日方極力想要改善中日關係。
事實上,稍早曾有分析將一帶一路與美國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相提並論。這次論壇的舉行,中國大陸是否能從此完全消弭外界的猜忌,尤其是與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競爭,亦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