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百萬計的人們會失去他們的工作、整個職業將會消失、擁有過時技能的勞工將難以找到新的工作…,在人類歷史上,這些恐懼隨著每項新科技的發展不斷浮現,像是汽車的發明、工廠自動化、個人電腦的出現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即使像是比爾蓋茲這樣的資深科技人,最近也開玩笑地表示應該對機器人徵稅,以補償人工智慧(AI)興起而導致人類工作機會減少的問題。就像科學怪人的故事一樣,人們仍舊擔心被我們自己所創造的怪物所摧毀。
當然,我們無法忽視人工智慧對就業機會所造成的影響。世界經濟論壇(WEF)預測在2020年之前,有500萬個工作機會將因為人工智慧、機器人科技、奈米科技和其他取代人類工作需求的社會經濟因素而消失。雖然同一份預測報告也表示這些科技新創造出來的工作機會將達到210萬個,但減少了300萬個工作機會乍聽之下仍舊令人相當震驚。不過相較於全球40-50億的成年就業人口而言,這個數字就變得沒有那麼駭人聽聞。
事實上,大部分人的工作不會被機器人取代。麥肯錫的研究顯示,雖然大部分的工作將會變得部分自動化,但是只有不到5%的工作會完全由機器所執行。我們在現在與可見的未來所運用的人工智慧科技,它的設計用意並不是要取代人類,而是要幫助人類了解與日俱增的大量數據,好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輕鬆、更簡單。
這種人工智慧其實已經整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舉例而言,辦公室裡的智慧型印表機會在卡紙的時候自動傳送電子郵件給IT技術人員。住家的防盜與消防警鈴也會在被觸發的時候自動聯繫警消單位。
當然,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也開始看到新型態的人工智慧逐漸興起。舉例而言,難民現在可以透過聊天機器人(chatbot)來尋求庇護,後者會透過詢問一系列的問題來評估使用者的合格條件。臉書(Facebook)正使用物件辨識科技為視障與聽障用戶提供影像的音訊描述。在這方面,人工智慧不但沒有對人類造成威脅,反而可以改善世人的生活品質。
在我們自己的財富管理產業當中也是如此。瑞銀已經開始使用人工智慧,透過新的方式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瑞銀透過亞馬遜(Amazon)的虛擬助理Alexa所執行的測試計劃「Ask UBS」,讓Amazon Echo的用戶可以舒服地坐在自家客廳裡,並針對財務相關的主題或術語提問。換言之,想要開始投資的人可以透過家中早已擁有的裝置來認識財富管理的世界。
在未來,人工智慧科技能夠協助改善財富管理機構所提供給客戶的諮詢建議。人工智慧科技能夠辨識任何投資組合經理人可能拖累報酬率的行為趨勢,然後採取相關因應措施。這表示客戶的投資策略將獲得更佳的執行,並且創造更為強健與永續的報酬結果。
人工智慧也讓銀行有機會推動未來最令人嚮往的投資領域—創效投資(impact investing)。其能夠以有效率的方式推動相關工作,並且確保客戶的投資能同時產生報酬績效和持續的影響力。在我們最近出版的WEF白皮書《動員私人財富以創造公共利益》(Mobilising private wealth for public good)當中,我們詳列了要達到此目標所需要克服的障礙。在這些障礙當中包括了數據的質與量不足的問題,不過人工智慧的資料探勘和處理能力將可望彌補這個重要的鴻溝。
比爾蓋茲在科技對人類就業機會的衝擊方面有著正確的看法。隨著人工智慧變得更為精密複雜,對工作和個人生活造成的改變愈發顯著與快速之下,這是所有產業都必須要認真思考的議題。不過我們不應該從恐懼的角度來面對科技。曾經讓人們聞之色變的汽車、工廠機械設備和個人電腦最終都改善了世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們並沒有讓人類變得多餘。人類的勞動力具有足夠的韌性與彈性,在歷史上也一次次地對科技的發展做出所需的調適。
我們應該要努力掌握下一波科技發展的優勢,並且相信人類能夠再次做出所需的調適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