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穆迪調降大陸主權信評的回響

Foto

穆迪在5月24日有史以來首次調降中國大陸國家主權信評,由Aa3降到A1。穆迪指出調降信評的原因是中國實體經濟債務規模將快速增長、相關改革措施難見成效、地方債及企業債將增加政府或有債務。在此事件中,意外中的不意外是,被降評級的政府反應都相當一致:都是別人的錯。中國財政部在回應評級被調降時表示:(穆迪)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穆迪的調降反映中國可能舉債過度,而許多未揭露的地方隱性債務更不知凡幾,令人難以相信其表面尚建全的數字,中國政府應趁此時機充分揭露其預算表,才能以理服人。

 然而類似中國政府的反應:都是別人的錯,在以前似乎也聽過一次。在2011年8月5日,標準普爾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A下調至AA+,這是自1917年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被授予AAA級後的首次被下調。下調後,立刻引起美國金融市場的短期強烈震蕩。被降評的美國財政部指出標普引用錯誤的資料,結果出現了高達2兆美元的計算錯誤,導致了對其專業性和可信度的懷疑。

 兩個政府都對信用評級公司的專業性和可信度的懷疑,或許,雖然信評公司對世界有正面貢獻,但在過去信評公司在許多地方,亦有許多未善盡職責之處。最有名的個案是安隆與世界通訊與雷曼兄弟。在2001年10月安隆財務造假醜聞揭露的一個月後,穆迪公司才將安隆由Baa3調降至B2,惠譽則由BBB-調降至CC。

 在2010年,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投資長Bill Gross指控三大信評機構給予操作涉險交易的公司最高的AAA評級,嚴重地低估這些公司潛在的風險。同時認為信評機構「在過去數十年中,它們的投資常識退化」,說到激動時,他甚至痛批信評公司在次級房貸危機中扮演「無恥荒謬」的角色。

 不過,做錯事是人之常情,只要知過能改,人們也會原諒它們。但遺憾的是信評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不允許承認有錯,否則求償官司會不斷湧入,所以他們發展一套為自己辯護的說詞,例如說:「我們的意見是客觀的,而且沒有強迫大家去買和賣」、「我們講的話就像電影評論一樣,可以聽,也可以不聽」。甚至在2009年海嘯之後,在它們的網站,它們說: 「我們不保證我們的信評是正確的」。 這好像是一家餐廳說: 「我們不保證我們的食物是衛生的」。

 但令人不解的是餐廳如果不衛生,衛福部會管,但信評不正確,卻沒人管。而且,「影評」和「信評」並不能類比,不論影評的好壞,人們有權決定要不要進電影院看,但是債券評級的好壞,金融機構卻沒有權力決定要不要買,因為政府強制規定金融機構必須買A級或AA級以上債券。

 衝突點在於,雖然信評有許多缺點,但現今的金融世界又似乎不能沒有它,信評公司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它認為它可以任性。則如何改良它與正確評鑑它,也就是「誰來評比信評公司」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果真如此,將來我們可能只用AA級以上信評公司的信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