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上任後,將「新南向政策」視為是重新定位台灣在亞洲發展重要角色、創造未來價值的重要政策。在東協及南亞經濟正要起飛,人民消費力快速提升,以及台商急欲轉型之際,「新南向政策」推動得正是時機。不過,「新南向政策」要成功,仍面臨諸多困難,其中之一即是中國大陸因素。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再加上一帶一路戰略推動及經貿協定之簽署,在東協及南亞之影響力日增,致使我國在推動經貿拓展及踏實外交工作時,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台灣與新南向國家普遍無邦交,在中國大陸壓力下,官方溝通及交流有其困難度。若可以透過當地台商建立雙邊溝通及資料蒐集管道,低調不引人注意,且較不具敏感性,或許是一個突圍方式。
台商很早即在世界各地投資布局,許多海外台商更在當地建立綿密之人脈網絡,並掌握策略性資源,是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時應妥善運用的資源與力量。不過,台商習於單打獨鬥,且各地台商會組織鬆散,專業性不足,現階段很難將海外台商實力串連或集結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且不論是台商與當地政府之間,或是台商與台灣政府之間,均未形成常態性溝通與對話的管道,使各地台商協助政府推動經貿及外交工作之成效大打折扣。
以台商白皮書編撰為例,台商雖然對外投資時間很早,且全球共有189個台商會,遍及73個國家/地區,但台商在投資地遇到投資及經營障礙時,還是各憑本事,自行找門路解決,而非透過台商會統一發聲,因此,難以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為提高台商在各投資地之能見度與影響力,各地台商會曾數度提出要學習美國商會及歐洲商會撰寫白皮書,向當地政府反應台商在當地經商面臨之投資與經營障礙,並提出改善建議,以形成有利的壓力團體,促使當地政府正視台商聲音,並做出應有的改善,進而提升台商在當地的政經地位。不過這樣的構想,遲至今年「台商經貿投資白皮書-越南篇」完成,才終得以實現,但未來能否持續下去,仍是未知數。
政府若想發揮台商力量,讓台商成為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之尖兵,必須先從提升台商及台商會的專業性與凝聚力著手,從機制面及組織面強化台商會之功能,形成強而有力的力量,提高台商在投資地之能見度與影響力。台商會功能愈強大,對當地政府施政的影響力將愈強,也就愈有機會協助政府推動新南向工作,如協助政府即時掌握投資國之政經動態及台商經營概況與資源,發揮海外台商作為台灣與當地國政府橋樑的角色,同時配合國家總體外交政策及軟實力,進行踏實外交,以營造國際輿論友我氛圍,爭取新南向國家對我國的認同及支持。
在當前國際處境艱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更應善加利用及整合國內外既有資源,借助台商在當地之人脈網絡、經濟實力與策略性資源,讓台商成為台灣與當地政府、主流社會對話的橋樑,及深化與當地企業及第三國夥伴合作的節點,從而降低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之阻力,進而與新南向夥伴國建立密不可分的連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