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從科技服務測試示範計畫 尋找前瞻對策

Foto

人工智慧、機器人、大數據等新資訊應用除了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務之外,同時也對未來的工作型態以及就業市場帶來負面衝擊,在人類社會安然度過工業革命、資訊革命所帶來的社會與工作變遷之後,我們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來因應新一波的產業革命來臨?相較以往各類科技服務創新計畫所期待的正面效果與產業擴散性,我們更應該藉助示範場以及監理沙盒機制的設計,評估各類創新科技導入之後所可能產生的社會衝擊、就業型態變遷、產業應用效果,對於未來大量導入新科技之後的各類環境預作準備。

 除了正面效果之外,我們應該針對創新科技帶來的副作用給予更合理的測試與評估空間,以便規劃出前瞻對應策略。從各國的發展歷程而言,科技化的應用壓縮原有的就業需求,造成更多失業問題。以服務科技為例,對於就業活動產生的負面效果,主要是壓縮低薪工作的市場需求;搶奪專業高薪服務業的工作機會。以無人駕駛技術而言,Uber最終目的是利用無人車技術加上運作成熟的媒合系統,一舉解決計程車需要依賴大量人力維運的現象,對於低薪的交通運輸業從業人員來說,所面對的危機不僅是私家車駕駛的競爭,而是工作型態從根本消失的問題,對於缺乏技能轉換能力的勞工而言,新興科技的出現很可能是一種工作需求消失的訊號。

 另一類專業性高薪服務業工作也逐漸受到智慧科技的威脅,在美國法律事務所採用人工智慧系統的實驗中,發現經過良好訓練的人工智慧系統不但運作時間長,其案件判斷的準確性也高於人類。這種現象我們逐漸在醫學、金融等專業性高的服務業中可以發現類似的技術,對於高專業性的行業而言,服務科技的導入可能造成用人需求以及從業人員薪資的下降,而非全是正面的產業效果。對於擁有專業技能的高薪族群而言,日後的工作型態除了既有的專業訓練之外,也將必須考慮智慧科技取代的工作類型,重新融合跨領域的技能才能因應新的工作職場環境。

 對照我國以往的科技創新示範計畫,大多僅是展示科技功能為主,較少針對商業運作之後的社會影響性進行分析,而社會是否可以接受創新科技所帶來的負面衝擊,並且找尋到與既有利益關係人共生的機制,才是影響創新科技服務真正進入商業應用起飛階段的原因。除了金融科技需要監理沙盒機制之外,事實上也需要針對科技創新服務設計監理沙盒機制,除了透過科技服務監理沙盒機制給予各類示範計畫更多發揮空間之外,也在沙盒機制內安排輔導機構,透過專利保護、設計授權模式,保障先行投資者的創新利益,也開放國際業者落地以本地為測試環境,使更多跨國服務源自台灣環境,使領先創新維持發展成為商業競爭優勢。

 新興科技並不必然帶來全面的正向效果,反而可能在導入過程中不斷發現對於勞動市場就業條件、跨境服務管制、消費品質保障等議題產生衝擊,若能透過沙盒機制的「可控制環境條件」的設計,釐清各類台灣產業在應用創新科技服務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失敗因素與成功因素,對於加速提昇我國產業思維從製造到服務邏輯的形成將會有莫大的幫助。更甚者,若能進一步吸引國際廠商前來投資創新服務,以創新服務進口的概念幫助我國提昇服務業創新能力,如同當年外商零售服務業進入台灣之後,不但提供新的營運模式,同時也創造本地就業機會,促使台灣零售服務業邁入新的里程。

 因此,我們應利用科技服務監理沙盒的機會,收集創新服務對於產業發展的潛在負面效果,尋求以沙盒測試結果研擬未來對應措施,讓各項的施政政策得以利用驗證成果,設計出更符合產業未來發展需求的法規管理框架,使台灣成為提供全球服務創新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