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進入倒數,2018年經濟動能榮景是否依舊,除國際的黑天鵝,最大變數在於國內的國會亂象。立法院日前通過公投法,大幅降低提案門檻,且賦予行政院公投發動權,台灣社會亂象恐無止盡。而綠營動輒以多數暴力法案強渡關山,徒留下更多爭議。
2017年是金融海嘯以來,外銷訂單、台股指數、出口等經濟指標,表現最亮眼的一年,台股站上萬點逾一百天,刷新歷史紀錄,不過投資人卻沒有1990年股市上萬點的雀躍之情,而據媒體調查,2017年總結大家推薦的代表字卻是「茫」字,與民眾的感受十分貼切。
2017年年尾,大家總結「茫」不是沒有原因,因為不知蔡政府要把大家帶往何處,台股上萬點,民眾薪資卻未見成長,每天生活還是忙、盲、茫。
去年520政黨輪替以來,蔡政府高擎「改革」大旗,推動5+2產業轉型,改革公教人員國民年金,推動一例一休,致力推展再生能源,但這些成果,有的卡關,有挾國會人數優勢強渡關山,公教人員怨氣難以宣洩,留下不小爭議。
再者,綠營通過公投法,約1800人就可提案公投,公投勢成政治人物明年期中大選競相操弄的政治訴求;而藍營在過程中,主張成案同意門檻比綠營更低,豈不是朝野大亂鬥的結果。另綠營加碼賦予行政院具有公投發動權,未來公投提案以人民為主,或行政院為先,不啻有製造憲政危機亂象的可能。
此外,國會日前以突襲方式將農田水利會修法改官派,稅政的所得稅法修正案逕付二讀,結果是草案一字不改,在缺乏公開辯論下,朝野無法各取所需,反引來粗暴訿議,倉卒而缺乏周延上路的法案,將留下不小後遺症,首次一例一休強渡關山修法的結果,吵擾一年不斷就是明證,造成勞資「雙輸」。
其實不只法案,政策亦復如此,民進黨全力推動再生能源,只要能派上用場的設施,全拿來種電,但桃園埤塘未經環評,抽乾水就種電,引發環團及學者抗議,結果中央與地方互踢皮球,沒做好法規配套即上路,逼得桃園市府要喊卡,這也是綠能政策急就章上路,缺乏周延思考,衍生荒謬的結果,可謂欲速則不達。
賴揆每天戮力從公,緊盯加速投資台灣政策及5+2產業創新,開會次數遠高於林全時代,但若不能營造朝野合作、和解氛圍,理性論辯政策,國家競爭力只能在國會對抗中點滴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