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沒行動支付寸步難行?

Foto

來到東莞出差,早上出門拜訪台商,在下榻旅館門口很快招了一輛出租車,抵達地點後車資共41元人民幣,拿出50元紙鈔,師傅很自然地找了9元,連同收據遞給我。

 午餐時間,在採訪地點附近找了一家廣式飯館用餐,點了叉燒飯16元,給了餐廳收銀員20元,她按了收銀機「噹」的一聲,從中拿出4元找我。

 不僅僅是東莞,不久前到北京採訪,不管叫車或用餐,這些出差上的生活細節,與10幾年來初前大陸採訪並沒有很大差別。對於一個還沒有微信支付或支付寶的外地人,紙鈔在這裡還是很好用的。

 一些自以為是「大陸通」的專家或名嘴,去了大陸幾趟回到台灣之後,就高聲闊論大陸行動支付有多進步,沒有行動支付在大陸活不下去、寸步難行,藉此批評台灣已落後很多。我想真的是言過其實了,行動支付很方便沒錯,但還沒有到非它不可的地步。

 稍微研究過大陸金融市場的都知道,大陸早年為了保護本地金融業,擋住了國際信用卡巨頭進入大陸市場,當海外消費者普遍使用信用卡支付時,大陸仍長時間停留在現金消費的階段。直到近幾年大陸鼓勵科技和金融產品創新,情況才有明顯的改變。

 一些地方金融官員受訪曾說,對於現行法規未禁止的新型金融商品,大陸政府其實是抱著鼓勵的態度讓業者去嘗試,等到出了問題時再去調整、管控。

 於是我們看到民間小額信貸、網路借貸、虛擬貨幣、行動支付工具不斷冒出,但一旦出現問題,付出的經濟代價頗高,政府出手打壓力道更不手軟。最近一些金融商品和工具出現問題後,明顯看出市場風向球正轉向更嚴的監管。

 以行動支付來看,主管的中國人民銀行其實仍是有警覺性的,最近就有多項措施來緊縮行動支付的擴張,包括縮減儲值金額上限、警告二維條碼的安全性、同時壓縮行動支付的牌照數。人行行長周小川在十九大會議期間也提醒大陸家庭債務的攀升,這與行動支付的過度使用不無關係。

 行動支付是伴隨科技發展的產物,提供民眾在現金和信用卡之外多一種支付選擇,同時在網路發達的時代,也為許多數位交易提供更多便利性,不失為一個好工具,但若以此來斷定一個社會進步與否,那就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