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別讓尊重文化走偏了

Foto

前陣子有兩個新聞值得玩味,一個是某媽媽帶著未滿兩歲的幼兒跟團出國,因幼兒哭鬧引發同團旅客不滿,這位媽媽認為受到不公平待遇,回國後便上網po文指同團的旅客沒有同理心。第二個則是台南的某咖啡館因禁止12歲以下兒童入內,被一星負評洗版。

 父母帶著孩子出遊,不論國、內外,常有許多不便和無奈,也十分辛苦,希望其他人用同理心對待年幼小孩本身也沒有錯;問題是,帶著年幼孩子的父母對其他沒帶孩子的一般人,是不是也應該有同理心,而非把「禮遇」視為「理所當然」。

 互相尊重可以化解許多紛爭,之前也有新聞提及有新手父母帶稚兒上機,除了發耳塞給周邊旅客,也一一致意表示對於孩子可能在航程中干擾到其他人,這對父母對此也很惶恐,而被發耳塞的其他乘客在被尊重和事前被致意下,容忍度自然也大幅提升。

 相較之下,某次在印度往台北的飛行途中,坐在我後面的兩個小朋友不停發出尖叫並踢椅背,但坐在旁邊的大人對此置之不理。航程的前半段我用耳機音樂試著讓自己不受干擾,但椅子一直被踢不是耳機可以解決的問題,我回頭試著請他們不要踢椅子,得到的卻是那兩個大人回應:「他們只是孩子」。

 當時,我也馬上回答這兩位大人:「他們是孩子,所以不懂事,但你們不是孩子,是不是應該試著約束孩子影響他人的行為」。

 我能理解養兒育女不容易,但話說回來,這是個人選擇,除了當年周邊逼你生孩子的那些人,其他人沒有理由和義務要無條件容忍孩子帶來的不便,你可以希望其他人有同理心,但沒有權利要求他人一定要配合。

 先前旅遊網站「Expedia」針對全球23個城市、近2萬名旅客進行的「2018年全球旅客搭機禮儀調查」,也發現超過70%的歐美旅客會在飛機上閱讀,80%亞洲旅客則會在飛機上睡覺,而台灣人會在飛機上睡覺的比重達89%最高。

 包括酷鳥、酷航和亞航三家低成本航空,最近也不約而同推出加價的安靜艙,強調一定歲數以上的旅客才能預訂,讓想不被打擾、在機上補眠的客人有多一個選擇。

 想得到多一點服務就付多一點價格,這本來就很合理,因此對於沒有帶小朋友旅行、又想避免被別人家小朋友打擾的乘客來說,加價選安靜艙是不錯的解決方案;相對來看,帶著小朋友的父母如果希望得到更多的服務和理解,是不是也應該多付出些什麼,而不是只用同理心帶過,讓尊重文化變得不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