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小米奇蹟

Foto

中國大陸手機公司小米集團即將上市,市場傳小米上市後的估值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而公司5,499名員工,平均每個人約可分得約台幣4,650萬元的股權獎勵。小米僅用了7年時間,集團營收就達到約人民幣1,000億元,此火山爆發式的成長速度超越了大陸三大網路公司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以及美國臉書、Google與蘋果,是世界上營收破千億最快的公司。以後,要說BATM了,小米(MI)將躋身大陸四大網路科技巨頭。

 小米不只是手機公司,而是以互聯網思維經營智慧產品的平台。他們從手機出發,逐漸演化商業模式,開始做空氣清淨機、智慧音箱、電視盒、智慧手環、電燈、手機行動電源、耳機等多種硬體與物聯網產品外,也有行李箱、手機配件等。小米成功的核心關鍵就是社群,他們直接關注末端消費者的需求,與他們溝通,並透過網路直銷優質平價且具有設計感的產品。小米有超過半數的員工參與粉絲的社群經營,另外半數則是研發相關的工作,自己不擁有工廠。如今,小米已經開了超過200家實體店-小米之家,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概念去完成更好的粉絲互動與客戶服務,提供必要的產品體驗。

 相當類似亞馬遜與阿里巴巴的開放平台,小米先以低毛利高品質的手機硬體來創造流量與粉絲,再用這些龐大的米粉去孕育新產品。小米將自己透過手機打造出來的能力與經驗開放出來與其他廠商合作,建立了知名的「小米生態鏈」。小米投資與孵化合作廠商與產品,與他們共享小米品牌資產、製造與銷售供應鏈平台、管理流程與社群資產。

 小米與其他公司合作,推出了智米、華米、睿米等品牌分別快速進入不同領域的產品市場。這些智慧產品多可用網路系統串連運作與管理,納入小米智慧家居的大生態中。小米的理念就是新零售的概念,即以顧客需求為本,透過所有可能的通路或方法去提供服務,且能以數據分析支持,讓客戶共同參與研發,並能主動進行口碑傳播。這樣的經營方法更有效率,除了能降低成本外,也能精準地預估消費者需求。

 小米創辦人雷軍做掃毒軟體起家,以軟體思維打造無工廠的小米硬體帝國案例非常精彩,具有啟發性。台灣廠商擅長做硬體製造,對於品牌、客服、軟體與商業模式較不重視,因此,不少公司陷入大規模代工生產但毛利極低的困境當中。而少部分具有品牌的廠商,其銷售模式大多依靠傳統的經銷系統,也就是層層疊疊的內外部分銷組織所形成的冗長銷售生態鏈,沒效率且缺乏即時資訊反饋。建議台灣的企業都必須仔細研讀小米的案例,從中找到轉型升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