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花大錢,當小弟

Foto

華燈初上,熱鬧的士林夜市人群漸多,知名的藥膳排骨店前很快客滿,一旁排隊等候的客人愈來愈多,無聊之餘滑滑手機,或是看著燉煮藥膳排骨的廚師忙得滿頭大汗。

 只見廚師以熟練的手法,只用三個鍋蓋,看顧前面六、七個火爐上的藥膳排骨,哪鍋藥膳排骨大滾,隨即就被他拿起鍋蓋,放上新的一鍋排骨上,如此周而復始運轉自如的以較少的鍋蓋,照看著二倍以上的爐子。

 其實,這就是企業的「周轉」原理。多數企業都以有限的資源,營運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業務,如果管理得當,就和藥膳排骨的師傅一樣,把鍋蓋耍得花團錦簇,照看數倍甚至更多的火爐,就可以獲取更高的效益。

 然而,如果還要把點菜、上菜、結帳等等事務交給這些師傅,他們恐怕就做不好需全神貫注的藥燉排骨大火烹煮工作了。這個情境,其實和我們政府現在全力推的離岸風電的發展很像。

 事實上,在2025「非核家園」的既定目標下,發展離岸風電就是一個必然的選項。但如果要在這個首要目標之下,同時又附加多重產業發展的策略,恐怕難免就會把樓長歪了。

 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出錢的人明明可以當大爺,但當你把錢花的不乾不脆,要商家送這送那的時候,花錢的人反而理不直氣不壯,有時候可能還要當小弟,服務那些來台灣搶商機的國外大廠。

 例如,為了要讓來台搶風電商機的歐洲大廠們,把風電技術移轉給台灣廠商,不但要指定台電用較高的躉購價格出錢買那些得標的風電,還要設法幫忙協助解決融資貸款的問題。

 然而,離岸風電的風力效益如何?歐洲發電和台灣海峽的條件差異多大?可以經得起颱風的侵襲嗎?冬季發電的最佳風速為何?常態下可以生產多少風電?每年維修維運的成本又是多少?在金融機構無法有效掌握數據及評估風險的情況下,又該如何核貸?如果配合政策核貸後,出了事誰該負責?

 類似的情境,其實不斷發生。就像國防部軍事採購過程中,要求國際軍火商必須技術移轉的「工業合作計畫」方案一樣,就因為在常態的軍品採購項下,附加了技術轉移的條件,而被迫接受以較高的價格取得採購商品。

 據「壯闊台灣」網站負責人吳怡農的調查指出,由國防部與經濟部共同組成的「工合小組」,於2010至2015年的6年間,總共執行46個項目,為國內廠商所帶來的技術移轉服務,價值約40億元;但是政府卻付出估計超過200億元,等於浪費了人民160億元的辛苦納稅錢。

 如果,軍事採購單純化呢?不但可以省下所謂的「工業合作」的額外開銷,前一段時間的獵雷艦「慶富案」或許也不會發生了。

 離岸風電發展規劃已經啟動,然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該如何記取教訓,不再重蹈覆轍,或許也是執政者在勇往直前戮力改革的當下,最該重新省思的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