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雨造成中南部嚴重水患,嘉義縣東石、布袋及義竹等地區淹水情況嚴重。水利署雖已經緊急調派150台抽水機全力排除積水。然而極端氣候影響使得台灣雨量分配不平均,內政部長徐國勇關心災情,「治水就像感冒一樣,沒有藥可以讓你永遠不感冒」,這句話其實非常符合風險管理機制的策略。
依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統計,我國「颱風雨」的比例在1970年為15%,而102年「颱風雨」的比例已經增加至30%。台灣平均年雨量高達2,467公釐,遠高於世界平均的973公釐,但受限於雨勢分布不均,海島地形陡峭無法自然蓄水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台灣不是發生缺水現象,就是短時間內過度降雨造成水災。水資源造成的風險逐年加劇,已經是必須納入風險管理的重要議題,就像美國南部的幾個州,尤其是路易斯安那州更是經常難逃淹水命運,於是改以增加城市的復原力,來創造韌性城市。
台灣年均降雨量約2,500毫米,為世界平均值的2.6倍,加上降雨量在時間及空間上的分佈極不均勻,5~10月雨量即占全年的78%,治水工程就好比增加我們的抵抗力,與感冒後的恢復力,大雨常會造成各種災害,下在山區的地形雨,就會造成土石流,如果是因為西南氣流的鋒面雨,而急降在市區,就會造成都市的排水系統來不及宣洩,此時,本次的市區強降雨應屬於後者,所以此時就是城市滯洪池發揮效用的時候,此次滯洪池發揮效用達到9成以上,若是沒有這些設施,恐怕情況更難以想像。
台灣面對的極端氣候,多數情況是颱風雨,受到地形因素產生的山區強降雨,土石易因崩塌或冲蝕而淤積,所以防洪整治工程全年都必須持續投入,雖然自然事件在風險管理中,屬於無法完全規避之風險,然而,提升城市的防洪標準,就像提升人體免疫力,過去可能三十年防洪標準即有效,現在面對澇旱極端的天侯,可能必須提升到百年標準,以降低災害機率的風險。
吾人肯定內政部長正視淹水問題,水災的確有如人體難以避免的感冒,唯有持續強化體質,對水資源以風險管理的韌性城市治理模式,透過水利工程與滯洪池等節流控制系統,強化城市韌性,使公、私部門都能瞭解天災是無法完全避免的風險因子,讓社會大眾暸解並共同參與,以縮小風險事故。
此次政府動員從上到下,從內政到警消以致國軍全力投入復原的努力,儘速復原災民受到衝擊的生活,確實有目共睹。與其酸言政治批鬥,不如落實天災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