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是很簡單的事情。全球經濟必須更有效率地滿足社會上的能源需求,並減少能源供給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此外,國際間已產生一種廣泛的共識,即這樣的作法較能夠符合每個人的最佳利益。根據今年一份由「全球氣候與經濟委員會」所發布且具影響力的報告指出,若我們真的採取行動對抗氣候變遷,將可能在2030年提振全球經濟達26兆美元。
那麼,為什麼在各國政府首次就氣候變遷進行科學研究的28年以後,我們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事實上,當前人類所面對的挑戰很容易被辨識出來。第一,解決氣候變遷需要每個人、每個地方的參與;但不幸的現實是--氣溫上升的自然規律,如極端的洪水和乾旱所侵害的地區,往往離排放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的設施達數千里之遙。
但是,正如佛羅倫斯颶風和山竹颱風所帶來的警惕,越來越多的氣候災難同時在兩個地方發生。
氣候變遷是全球威脅的催化劑,加劇了原本已岌岌可危的局勢。例如,全球暖化每上升攝氏1度,地球的大氣層就會多吸收7%的水分,這將導致更大的降雨量,海平面上升也會使暴風雨更加劇烈。而受到這些極端氣候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往往是那些無力採取措施對付這些極端情況的國家。
第二個挑戰是,雖然全球都感受到威脅,但各國必須就其立場做出減少當地溫室氣體排放的回應。
英國石油公司最新的世界能源統計數據顯示,化石燃料占全球能源組合的85%。顯然,我們要擺脫對碳密集型能源的依賴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在許多地方,化石燃料仍是最便宜的選擇,所以理想的狀況是,各國向二氧化碳排放方收取費用,以利於清潔技術的發展。
此外,取消對化石燃料業的補助也會帶來改善。但這兩種作法在政治上都較難被接受。與此同時,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全球13%的人口仍處於缺電狀態。
雪上加霜的是,我們還在摸索在許多高耗能的產業中,達到最佳減碳的正確答案。這些往往都被當作不採取行動的理由。
資金缺乏是阻礙低碳發展的另一個因素。仍處於經濟發展初期階段的國家,需要建設電力和交通等基礎設施,在這些地區,若不考慮氣候和污染後果的情況下,這樣做會更便宜、更容易。其他像是推動綠色氣候基金,提供開發中國家在面臨氣候變遷所需要的財務支持,將資金重新分配到建設低碳、對抗氣候變遷的基礎設施等嘗試皆是很有勇氣的舉措。但我們每個人需要做得更多。
經濟轉型所涉及的範疇是巨大的,它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會。我們不應過於悲觀,因為投資者對於未來的機會充滿期待。
問題是,這些投資者也正在努力尋找合適的機會,投入符合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標準,或與永續發展相關的影響力投資。而永續金融之所以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是因為永續金融為資金配置提供了一盞明燈,並能夠符合上述的標準。
提高永續資本流動的透明度,將使政府、企業和資本市場參與者等各利益相關者,決定邁向低碳經濟速度的快或慢,並適時做出決定。對於各國政府來說,這些投資去向所提供的信號可能意味著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或是為建置綠色交通或建築帶來誘因。對於企業而言,其決定可能是退出或收購業務線。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是為了避免資產擱淺。
世界各國領導人在2015年承諾,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僅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出攝氏2度,這意味著能源系統必須快速地減少碳排放。但轉型的速度、規模和途徑各不相同且不透明,所有利益相關者都需要更多的幫助,以確保資本的流動是真正地支持經濟轉型。
經由透明的方式為經濟成長挹注資金,解決永續發展所帶來的挑戰,是邁向未來繁榮的必要條件。不能再浪費時間了:永續金融就是解決之道。
(本文英文版原刊登於2018年10月9日《英國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