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映首場全體債權銀行團會議11日召開,相關知情人士指出,銀行認為華映重整案至少還有六大疑點尚未釐清,由於14日是法院發函詢問銀行對重整案看法的最後期限,估計至少超過2/3以上銀行會對華映重整投反對票。
知情人士轉述銀行團的六大質疑指出,首先是華映所謂「無擔債權」,有近八成來自「自己人」,包括大陸華映科技(占57%)、華映百慕達(11.43%)和大同(13.67%),華映卻說無擔債的問題「很難解決」,讓銀行團認為十分弔詭也說不過去。
二是華映共十位高階經理人月薪合計700萬元,但卻未共體時艱、自行減薪,反而繼續照領;三是華映法務長林敏浩還「兼職」興航的重整破產人,令銀行團感到重整可能有「預謀」。四是華映2009年就曾申請過431億元的債務協商紓困,這次債權僅350億元,卻不走債協,直接重整。
五是華映連在場多家銀行要求不得對銀行提出數10億元的「支付命令」有異議都不願承諾,讓銀行感到沒有誠意;最後是華映僅草率交待給兩年寬限期,「口頭」承諾銀行兩年內付息1.5%,至於何時還本,則僅說「照各家合約走」。
銀行團成員指出,其中華映百慕達去年第一季財報揭露持有1萬張大同股票,但去年第二季財報時暴增為5.8萬張,也就是一季內增加了4.8萬張大同的股票,銀行團也因而質疑身為控股公司的華映百慕達,為何不賣股後上繳資金讓華映償債?
銀行團成員表示,在非銀行的無擔債權上,最新資料顯示,現在華映所有債權公司家數共1,110家,其中台灣有1,034家,但合計占非銀行類債權比重僅18.6%,平均一家僅欠465萬元,因此欠最多的仍是自家人大陸華映科技,但華映卻說是因無擔債權難以解決而必須重整,讓銀行認為其中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