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發現自己駕駛時會進入「自動駕駛」的模式。不是,我的車其實沒有自動駕駛、或「輔助駕駛」的裝置,只是我在開車時,常會發現自己在精神上進入「自動駕駛」的狀態,由於我大多數開車的時間,都是在上下班這條路上往返,因此有時就算我要去其他地方,也會無意識地又走上同一條路!
在我踏上領導之旅的這段日子裡,有時我會發現自己採取自動駕駛的模式來領導。雖然自動駕駛是飛行員有用而必要的工具,但領導人如果採取這種模式就死定了。採用自動駕駛式的領導無異於「只寄電子郵件」──人雖然出現了,但心和頭腦卻在別處。
以下是你可能採取自動駕駛式領導的三個警訊:
1、你的待辦事項中滿是影響度不高的戰術項目:我不是個嚴格區分領導與管理的人,但我心裡認為這兩者之間有個明確的區隔指標,那就是領導者引領變革,而管理者只能加以因應。如果你的待辦事項中充滿了影響度不高的戰術性項目,主要還是著眼於日常的業務,那你可能就是採取自動駕駛的方式在領導。你的待辦事項應著眼於大局,強調策略性、能在日常營運中帶來重大改善的項目。
待辦事項中有戰術性的項目並沒有什麼不對,每個領導職務中都會有些行政或運作業務需要處理,這當中最大的關鍵,就是你花在「戰術性業務」與「策略性角色」上的相對時間。你可以在行事曆上刻意規劃較多策略性思考的時間,藉此增加投注在策略性項目上的時間比例,同時固定撥出一些時間,用來思考規劃整體業務的長期需求。你只要花些時間和客戶、股東、以及組織內部的其他領導人討論互動,就能拓展本身對整體業務的視野。記得盡力掌控本身的行事曆,不要一直陷在處理眼前緊急問題的救火行動中。
2、發現自己一直處於反應模式:延續前面的論述,採取自動駕駛模式來領導的領導者,往往會因為業務狀況的變化而感到訝異,他們很容易忘記身邊的種種變化,直到情況的演變已經升高為危機,才會迫使他們驟然回歸現實。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領導人往往安於根據變化採取回應,而非主動推動變革。領導人有責任瞭解產業的全貌,並防患於未然,事先推動各種變革,以便讓團隊成員從不斷改變的狀況中獲益,而非只能等待改變的伏擊。如果你發現,自己必須不斷應付客戶、其他組織領導人、甚至是團隊成員所提出的問題,那麼你或許是個太過被動的領導人,只能任憑周遭的狀況來左右本身的行動。相反的,你應該把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試著形塑周遭的環境,讓環境朝有利的方向發展。
3、例行事項如果受到影響,你就會感到不開心:例行事項有可能有其效益,固定的例行事項可以創造出強而有力的習慣,進而長期締造高效率,但同樣地,例行事項也可能產生負面效果。極端一點而言,例行事項會帶來一種滿足感,大多數人都會耽溺於某些例行事項中,只是耽溺的程度有所不同。我們都是習慣的動物,會有這種現象很正常。但假如我們在情感上與精神上傾向維護日常的例行事項,因而不願彈性調整領導方式,以達成組織目標,這就可能是問題所在。二十一世紀領導人必須具備的最重要能力之一,就是適應。改變的速度只會年年加速,在這當中,唯有善於適應的領導人能夠生存,而滿足於現狀的領導人,很容易落在後面。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日常的例行事項受到干擾時,會有煩躁不安、甚至大動肝火的狀況,你處於自動駕駛式領導的時間就可能已經太長。
如果你是個飛行員,自動駕駛是一項很好的工具,但如果你是個領導人,自動駕駛就不是個好辦法。相反的,你應該找個共同領導人和你一起分擔一切。領導不一定是──也不應該是──一項個人的活動,如今產業版圖與組織變化的速度都太快、也太過複雜,一個人很難獨撐領導重任。你的身邊應該滿佈能幹的領導者與團隊成員,讓他們和你一起駕駛飛機,如此一來,你就不需要運用自動駕駛的領導模式了。
本文節錄自「管理雜誌」510期